[新聞] 想太多的人,做不了大事
“和田秀樹先生,為什麼你能做成功這麼多事?”曾經有人這樣問我。
當然,所謂“能做成功這麼多事”,有時候是讚美一個人“能力很強”;但是,有時候也意謂著:“你為什麼不會瞻前顧後,猶豫不決?”
去年,我拍了一部電影。許多人大概會認為,我擔任精神科醫師,同時還要兼顧寫作、經營補習班,明明已經十分忙碌了,在拍攝電影方面又毫無成績(雖然大學時代,我曾有過失敗的電影拍攝經驗,也曾在片場當過跑腿的),突然決定要“當導演”,實在過於魯莽。
如果是由別人出資,就算失敗,也只不過承認:“我果然沒有拍電影的天分。”稍微丟臉一下就好了。可是,我並沒有這樣的幕後金主,而是自掏腰包,拿出1億日元以上來拍電影。
許多人問我拍電影的動機,或者促使我下定決心拍電影的原因。老實說,答案就是“我想拍”。雖然,結果是好的——我在外國電影節獲得了最佳影片大獎,不過,當初我確實是抱著“不嘗試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天分”的想法去做的。
到了這把年紀,之所以會想拍電影,其實是有原因的。因為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死,所以,我的人生觀漸漸發生了轉變,變成了“有夢就追”“及時行樂”,這樣,臨死前我才不會後悔。
我的本行是老年精神科醫師,在與長輩們接觸的過程中,我學到許多人生道理。比如:“長久地留在工作崗位上,比急著想趁年輕時出人頭地還要幸福”;“即使因為討好上司或達官顯貴而飛黃騰達,如果不愛護部下,他們日後陞官時,自己就會 ‘晚景淒涼’;反之,若平時常關照後輩,以後就會有許多探望或關心你的後生晚輩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