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新聞] 痛風發作後怎麼樣能快速止疼?
隨著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,飲食營養也大幅增強,高蛋白、高熱量食物攝取較多,痛風的發病癒發常見。
痛風的形成
人體內有一種必不可少的物質——嘌呤,具有供能、調節代謝等多種作用。嘌呤主要在肝臟合成,代謝基本最終會分解為尿酸。當嘌呤代謝發生異常時,尿酸生成增多、排出減少,就會引發“高尿酸血症”。當血尿酸濃度保持過高,就會以鹽的形式結晶沉積於關節、組織中,引起痛風。
尿酸鹽是一種針尖狀的結晶,最容易沉積於手指、足趾等小關節內,發生腫脹、劇烈疼痛,長此以往還會導致關節畸形。因為尿酸也會積累於組織器官中,若不引起重視儘早治療,還有導致痛風性腎病、結石、痛風性冠心病、高血壓的風險。
急性痛風發作的處理
很多病人沒有監測自身尿酸的習慣,通常是通過一次關節劇痛的急性發作才發現自己有痛風。急性發作期,主要是關節內尿酸結晶引起紅、腫、熱、痛的急性炎性反應。處理以緩解症狀為主:
1、臥床休養,避免關節運動使力,可稍為抬高患肢,加快血液循環。
2、合理用藥。現常用秋水仙鹼、非甾體類抗炎藥、糖皮質激素。還可搭配降尿酸藥,促進腎臟排尿,排泄尿酸。
3、關節內沉積嚴重,發生磨損的病人還可以進行關節腔清洗。
秋水仙鹼一直被認為是治療痛風的首選藥,抗炎功能強大,但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。除了噁心、嘔吐等消化道副作用,其骨髓抑制、肝毒性、腎毒性都提示我們有以上器官功能障礙的病人在使用時應謹慎。
非甾體類抗炎藥是指:布洛芬、依託考昔等解熱鎮痛藥。主要用於緩解痛風病人的疼痛,需儘早、足量使用。其副作用相對較小,起效快。
糖皮質激素,主要用於秋水仙鹼及其他抗炎藥物治療無效或不能耐受的情況,但使用務必在醫生指導下進行,排除一切部位的感染後方可使用。
現對於痛風的治療,中西醫結合的方法使用也十分廣泛。中醫認為運用活血散瘀、清熱利濕、消腫止痛的中藥成分,再搭配針灸等理療,可以很好的緩解疼痛。但建議希望多管齊下的病人也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結合治療,避免毒副作用的產生。
痛風病人日常護理
為避免痛風關節炎反覆發作,以及發展致損傷內臟器官,日常護理不容小覷。中、老年人,及有長期不良飲食、生活習慣的青、中年人,都要養成定期體檢,觀測尿酸水平的習慣。現很多患者已瞭解生活中需增加運動量,多飲水,減少高蛋白、高脂肪食物的攝入,限制高嘌呤飲食(如動物內臟、高湯,植物中的豆製品、菜花、菠菜等),但往往忽視了控制糖分的攝入。
已有研究發現,大量攝入果糖能促進生成尿酸,顯著增加血尿酸水平。所以當患者為進行低嘌呤飲食,大量攝入碳水化合物、水果後,也可能引起痛風。因此在日常飲食還是要注意合理搭配,並避免大量飲酒,避免飲用果汁、飲料。
痛風的治療除了緩解發病症狀,還要在日常提高我們對於此病的瞭解和認識,做好預防,重視可能引發疾病的高危因素,早發現、早控制、早治療,才能得到理想的療效。